服务热线
Service Hotline
13064302332
首页 > 新闻中心 >

平板电脑是垃圾,不建议购买

发布时间:2018-04-06 14:17:49 阅读:0
  现在平板电脑热啊,除了苹果之外,其他的品牌也都相距推出了自己的平板电脑,比如dell.华硕,宏基等。看了我的标题各位看官估计要喷口水了,那下面我就说说平板电脑为什么是垃圾!
 
1:平板电脑绝非新潮货色

    虽然总是炒冷饭毫无意思,但人类的历史似乎就是用循环往复的错误书写而成的。公元1985年公认的笔记本电脑之父日本东芝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商用笔记本电脑T1100、这款在现在看来跟文曲星没什么两样的小东西在当时因为在便携性上远胜于他的对手夏普和康柏而引起举世轰动。1991年东芝率先为它的笔记本T3200SXC安装了TFT液晶屏。2003年,东芝又推出了当时世界上的最薄机型:Portégé R100,整体尺寸仅为286mm×229mm×14.9mm,而重量只有1.074公斤。同年宏基推出了一款名为 TravelMate C110的旋转触摸屏笔记本电脑,这台电脑的屏幕可以旋转180度倒扣在键盘上,从而使其成为一台“平板电脑”,同时,宏基还为他配备了一支触摸笔。这样的笔记本似乎太大了。但其实早在几年前,日本的富士通就推出了一款超小型的触摸屏电脑 型号fmv-253l。这款笔记本的屏幕只有8.8英寸,但分辨率却高达1024*512。
    2010年,东芝笔记本发展迎来25周年,在这25年间,触摸屏曾经试图和其他新成员同时成为笔记本电脑大家族中的一员,但似乎总是未能成功。而那些晚于他面世的新伙伴,诸如触摸板,功能键,USB接口却已经牢牢地占据了它们自己的位置。而触摸屏却干脆成为累赘,目前的主流笔记本厂商,都不愿意用触摸当作自己笔记本的卖点。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触摸屏的处境如此尴尬呢?
 
2:触摸屏的劣势根深蒂固
   
       2011年,加州斯坦福研究所的道格·恩格勒巴特赢了他的第80个生日,虽然他为了计算机及网络事业奋斗终身,可他的个人全部存款却不超过25万美金。在1968年12月9日道格·恩格勒巴特在IEE上展示了他自己的一个发明品--鼠标,32年后,这一发明被公认为上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鼠标的原理看起来比较复杂,但使用起来却极为形象化,鼠标其实模拟的正是人的手指。而触摸屏,从本质上来说,恰恰是还原了手指对于计算机操控原本的功能,看起来在液晶屏后面安装触摸板,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且触摸屏电脑最最要的实用性价值就在于,他完全可以摒弃传统的机械设备鼠标和键盘,使笔记本真正成为一款便携的产品。
       然而很不幸,触摸屏的出现并未使笔记本行业迎来革命性的变化,因为它的缺陷显而易见。首先,人类的手指对比于鼠标虚拟的“手指”实在显得太大了,他很难像鼠标那样在越来越微量化的显示器屏幕上做到精确操作,这样不少采用触摸屏的笔记本厂商就不得不为自己的笔记本配备一支触摸笔。而使用触摸笔却完全背离了电脑之道,它使显示器由一个竖置的“电视”,变成了一本横置的“书”,落后的操作方式带给消费者的只能是强烈的不爽。其次,当人类使用手指去触摸操作时,难免会因手掌的存在而对屏幕产生遮挡,这就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显示器变得更狭窄不堪。再者,人类手臂灵活度对比于手腕简直是天壤之别,当人们使用鼠标时,只要精巧的平移手腕,就能使那只虚拟的“小手”上下翻飞,而若用手指去屏幕上触摸,则只能借助手臂的力量,而手臂旋转平移的速度实在很难让人满意,这样就会导致对电脑操作的效率大打折扣。而最关键的就是使用触摸操作太累了,而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操控鼠标却完全没有这种感觉,这才是触摸屏“技术”与鼠标“发明”之间的本质差别。
        至于说道键盘,这个19世纪最愚蠢的发明。若完全应用触摸屏操作则简直好似一场灾难。在1868年,由于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发现打字员们打字过快容易造成打字机卡键,所以他便设计出一种与科学键位完全背道而驰的键盘,这种键盘把所有常用的键位分隔开,使人们最不习惯的左手及小指操作尽可能多的键位,从而极大的延缓了打字员的打字速度,从而减少了打字机的故障率。这种以QWERTY的键盘按键布局方式的键盘使用起来非常没效率,但却因为积习的力量保留下来延续至今。在当代,尽管键盘按起来总是那么噼叭作响让人烦恼,但似乎它从来没有改变一下的意思。因为这就是习惯的力量,目前的键盘看起来和几百年前的打字机键盘好似全无差别。而笔记本电脑,看起来恰恰就像是一台老式的打字机。而如果抛弃键盘而使之变成触摸屏上的虚拟按键,想想结局会是什么样的?首先虚拟的键盘要遮挡大半个屏幕,其次这种毫无按键力回馈的键盘让人无法适应,更关键的是,目前的电脑键盘操控起来本身就是没效率的,使用触摸屏操作只会让他更没效率。而且,如果人们能够接受触摸操作而放弃键盘,那么人们早就会放弃QWERTY的键盘而选择一款科学键位布局的键盘。可实际却是,不少与键盘风马牛不相及的手持设备--手机,都装配了这种低效率的机械键盘,尽管在触摸屏已经在手持设备普及的今天,仍然有无数的消费者认为,使用机械键盘手机的手感,要远比使用触摸屏虚拟按键的手机好得多。

3:“无论是一大步,还是一小步,都是推动人类前进的脚步”

       如果说苹果产品的光环可以照耀全球,那么IBM就是整个宇宙。苹果的第一台个人电脑APPLE上市于1976年,虽然售价低廉(666美刀),但也只才生产出了200台。第二年,苹果推出了自己第二代个人电脑型号APPLEII。一时间风靡全球。而作为产业界真正的巨人IBM,他的步伐却似乎总是姗姗来迟,1981年,IBM打算推出自己个人电脑,并预计命名为IBM 5150。不过上市时,IBM临时改变了计划,他们决定改称5150为PERSONAL COMPUTER----IBM PC。从此PC这个特指IBM 5150的英文缩写成为了微型计算机的专属名词,而同年推出的苹果的MAC,却从此成为了另类的代名词,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1999年,苹果推出了自己真正的民用笔记本电脑IBOOK。这款笔记本在外观上看起来好似一个橘黄色苹果。它颜色艳丽夸张,造型圆润小巧。虽然配置一般,但价格却极为高昂。从此色调造型艳丽夸张、配置低端、价格贵族化就成为苹果笔记本的一贯风格,事实上乔布斯在一开始,就打算让自己的产品成为一种炒作概念的潮流品,而不是一个真正很好用的实用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IBM于1992年推出的个人笔记本电脑THINKPAD。这款笔记本设计的灵感据说是来源于日本的饭盒。它方方正正,纯黑色毫无装饰的外观显得极为丑陋,THINKPAD的设计初衷延续至它的灭亡,从无改变,这就意味着他/她似乎与潮流与美毫无相关。THINKPAD的全部主题只突出了一个“想”字。它似乎提示人们在看到它后都应该好好想想,究竟什么才是真正好的东西,什么才是真正美的东西。在THINKPAD推出的10数年间,他一直被公认为笔记本中的NO.1。虽然价格高昂,却是物尽其用毫不掺水。它考虑到了顾客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努力改正它,以期尽善尽美。而苹果的IBOOK,却不过只能拿来在人群中秀一下,苹果专用的操作系统OS,实际用户体验却是一塌糊涂。以至于人们在使用苹果机时不得不再配备一台PC。而只能靠在论坛上秀照片,来显示自己也曾经拥有过一台苹果机。并为拥有这么一台糟糕透顶的产品寻找各种虚无缥缈的借口,这些诸如“苹果显示效果更好更适合作图啦”之类的借口已经随着苹果笔记本在当代完全的PC化而成为了一个冷笑话。
       苹果的产品好似中国的脑白金,它出售的永远只是噱头。在电脑领域无法和PC一较高下以后,它不得不转向多媒体领域,而在这个领域,真正的巨人是日本的索尼。在1980年索尼与飞利浦共同推出了CD机,从此CD成为了音质的代言词延续至今。在1992年,SONY推出了便携版的CD---MD。虽然这个小东西因为系统封闭最终被无处不在的MP3打败,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它都是声音领域的绝对领路人。在网络下载横扫整个产业链的90年代,MP3大行其道,苹果推出了他的一系列应景产品。在2001年,苹果的第一代IPOD出厂,这个不能和WINDOWS兼容的小玩意售价高达惊人的399美元。最终只卖出了不到30万台。从此399这个数值成为了苹果新品的试水线,即便如当今的IPAD,因为苹果的东西永远只是卖给苹果粉的。而作为粉丝,往往根本不在乎你的东西到底值多少钱。

        苹果是战术是什么潮流我就炒什么,夸大自己微不足道的卖点,而掩盖本身的缺陷和不足以期利润的膨胀化。诸如ITOUCH这样的产品,作为一个MP3,在音质方面尚不过关,却片面夸张他的触摸功能,为自己的天文数字般的售价寻找吹嘘的借口。而业内真正的旗帜,IBM却在横扫PC领域之后选择抽身而退,2004年12月8日IBM以低廉的12亿美金将自己的PC业务全部转让给联想,从而彻底退出PC业界。试问作为一个巨人,怎么会和蚂蚁们争抢食物呢?

4:NDS打败PSP,并不是因为NDS真的有多好。

     任天堂,这个名字取意于古文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深刻的揭露了任天堂原本是一家生产赌博道具的公司。但当他转身于家用电脑后(FAMI COMPUTER)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功,这款阉割了电脑绝大多数功能的家庭电脑因为只有电视游戏功能被后世称为游戏机。任天堂的员工横井军平,抄袭键盘上的光标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十字键手柄,并应用于FC上,从此这种左十字右功能的板式手柄成为了游戏机的标配。之后推出的SFC N64 MD SS PS PS2 NGC XBOX PS3 XBOX360 均采用这款手柄。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他的不可替代。在长时间使用这种手柄后,人们产生了厌腻情绪,时代需要新的产品来替代他。于是任天堂推出了自己的全新体感主机WII,以及以触摸为主要卖点的NDS,这两款产品面世初期,就一扫NGC时代的颓势将SONY从游戏机业的霸主宝座上拉下马来。但其实,对比于传统手柄,无论是体感还是触摸,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替代方案,无数买过WII的人将WII形象的比喻为吸灰机。所谓体感功能,玩玩就够了,远没有传统游戏那么吸引人。同样,虽然NDS卖的很多,但真正被称为街机的仍然是PSP,就在于NDS虽然会很吸引你去购买它,但发现真相后的你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总是去玩他。而NDS实际上已经把他那块3.0英寸的触摸屏功能发挥到极致了。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新近推出的跟风般的平板电脑产品,它的用途从本质上来说,只是PC大餐普及后的小咸菜而已,因为它看起来确实和PC不那么一样,但实际却是一旦当人们试图像使用PC一样的使用它们时,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5:平板电脑真正的主力是 MP4厂商

       MP3是从电脑上阉割下来的产品,它的最终形态必然是成为一台平板电脑。早在MP4达到顶峰的CC1600时代,智器就率先步入了MID领域,而所谓的MID,无非就是一款各方面都残废的平板电脑。虽然智器率先找对了方向,但因为它走的太慢了,最终被时代所抛弃。在这个时代,作为一台平板电脑他注定是失败的。但作为MP4就不一样了。因为前面说过,平板电脑永远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脑,但对于MP4的要求远没有那么高,首先他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简单需求---读书,看视频,听音乐,浏览简单的网页在线视频。而这其实就是IPAD的全部功能了。而乔布斯也很清楚,自己的东西不是电脑,也做不成电脑,所以他只是追求在MP4领域的卓越化罢了。所以IPAD名字与他的MP3产品IPOD接近,却与自己的笔记本产品IBOOK天壤之别。这就在于IPAD绝不是一台电脑,事实也证明IPAD只是ITOUCH的简单放大罢了,可笑的是那些国产的电脑厂商,一窝蜂式的把自己的电脑做成和IPAD一样的形状,这样即平白增加了成本,又极大削弱了性能。以至于连华硕都要推出一款配送支架和键盘的怪胎出来,这种东西与其说是平板电脑,倒不如说是低配高价版的一体机更恰当点。

        智器MID的第二代产品称为V系列,意思就是这代产品的视频性能远好于Q系列,事实也证明,要想做好MID,首先必须做好MP4。而国内诸多的MP4厂商之所以没有一窝蜂式的A8,A9化,原因就是一定要保留MID的视频能力。实际上,目前的平板电脑无论怎么异质化,最终形态仍不过是一个采用了开放平台可以安装软件的MP4而已,就好似当年的丁果克斯。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6:国内平板厂商的风起云涌

       前面说过了,国内平板厂商真正的主力军在于老牌MP4厂商,但目前看来却不是这样,所谓的山寨平板厂商我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它们过去都是卖手机的。中国的组装行业发达,因为劳动力不值钱,早在上网本风靡的时刻,位于深圳的各大手工作坊们,可以瞬间把一台手机组装成一台上网本(WINCE系统)。目前的情况也没什么新花样,装平板跟装安卓手机没什么两样。这些山寨厂得益于安卓系统的先天优势。把自己也包装成一线品牌,而对于组装完成后的系统稳定性则完全置之不理。以至于山寨机有如下几个特点:

1:好死机

2:烂屏幕

3:续航能力差

4:没有固件支持

       而这些都是国产智能手机的通病。不过由于配件都是山寨厂自己组装出来的,所以它们可以随意的杀价,而国产MP4品牌厂商因为渠道问题则很难这样,这就导致国产MP4厂商逐渐的山寨化,它们也像山寨厂一样随意组装产品,这样就使他们的东西一方面数量众多,一方面极不稳定,没有技术支持,但又凭借这自己过去的品牌优势漫天要价。典型产品就是智器的R10和歌美的G1。这两款产品都可以称为业界的奇葩了。

 

7.平板电脑超低的性价比

 

         除了苹果的ipad外,一个平板电脑价格一般都在2000-3000,他们都是使用了谷歌的安卓系统,安卓系统是什么?下面就给各位解释一下:Android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目前尚未有统一中文名称,中国大陆地区较多人使用安卓(非官方)或安致(官方)。Android操作系统最初由Andy Rubin开发,最初主要支持手机。2005年由Google收购注资,并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开发改良,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Android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苹果公司的iOS以及RIM的Blackberry OS。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塞班系统,跃居全球第一。 2011年11月数据,Android占据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52.5%的份额,中国市场占有率为58%。

        一个安卓手机多少钱大家知道吧,1000多而已,平板电脑不过就是屏幕被放大了的一个缩水的手机而已。为什么说是缩水,因为平板电脑大多都不能打电话,连接3g,只能通过wifi来上网而已!而以平板电脑的售价都可以买一个低端的笔记本了。(主意是笔记本,不是上网本,上网本曾经很流行,现在基本已经死掉,相信不用过几年平板电脑也会像上网本一样死掉)

上一篇:双网卡(或多IP)如何同时工作在不同的网络? 下一篇:U盘那点事(1)-真正的“U盘之父”是谁?

收缩
  • 13064302332
  • 18990736103